【龙江时评】地铁“课堂”提升城市品格

09.05.2016  08:38

致敬冰城地铁“大时代”②

  常春晖

  曾几何时,其他地方的“地铁鸡爪女”“女孩蹲着等地铁”“小孩在地铁内便溺”“女子在地铁上哺乳”等一系列热点新闻事件,屡屡博得大众眼球,尽管有些指责颇失公允,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公众对地铁文明的关注。不少驴友在旅游攻略上表示,每到达一座城市,都会去体验一下这个城市的地铁,因为它真实地反映着这座城的真善美丑,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整体素养。

  是的,一座城市有没有地铁,往往成为衡量这个城市发达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地铁里的秩序和公德水平,也是瞭望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

  三年前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开通运营,今春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启动轨道铺装,一、二号线全面开复工,三路并进把冰城带入一个地铁的“大时代”。地铁的通行让这座独具欧陆风情的城市更添现代都市的光彩,同时也为市民出具了一份考卷:如何在享受现代通行生活的同时,与文明相拥前行。

  在地铁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标准”,但整个社会也在找寻和保持着一个需要公众普遍接受的“大众标准”。可以说,地铁是城市文明的“课堂”,一方面普及公共规范,另一方面教化人们更加体面。香港乘扶梯的规矩从“右立左行”到“企定定”(站稳),都是从地铁里开始,后扩展到其他公共空间。正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我们也要利用好在地铁“课堂”“集中培训”的机会,事半功倍地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值得肯定的是,哈尔滨地铁一号线运行的几年里,地铁“课堂”对市民公德意识的养成起到了促进作用。配合安检、滚梯右行、排队上车的文明习惯越来越有序,这和地铁环境科学设置分不开,也和工作人员管理分不开。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地铁出行,地铁“课堂”增大、“学生”增多,需要管理者开动脑筋,在通行效率提高的同时实现文明程度的“提速”。

  伦敦地铁上的读书人、日本的女性专用车厢、南京的新人地铁婚礼……以优质服务和优良秩序为前提,地铁愈来愈展现出践行现代文明的诸多可能。地铁让城市更文明,在于每一节车厢都是培养城市文明的重要“课堂”。地铁这个公共文明空间,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乘客不忘时时检视、提醒自己,接受地铁出行的便利与约束,并最终做出相应改变,直至行为养成。开通一条地铁线容易,但因地铁出现而生发的对文明的尊崇,并由每个人的身体力行去辐射和带动更多市民、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文明改变,进而让整个城市的品格得到提升,这才是更有意义的收获。

  伦敦交通博物馆馆长萨姆·马林斯在《地下铁》一书中曾说,地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就像纸币的银线,它隐藏于城市地下,从表面看不到,但那正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让我们期待哈尔滨继去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殊荣之后,从地铁“课堂”聆听更多文明启示,全民行动,让冰城步入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