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时评】科技创新不能丢掉“笨功夫”

19.02.2016  11:09

  曹忠义

  近日,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在谈科技创新时说,要鼓励科技人员下笨功夫。他说,要狠刹浮躁之风,鼓励科研人员既要下笨功夫、坐冷板凳,也要有“巧办法”,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笨功夫”就是潜心研究,致力创新,“巧办法”就是要讲科研和创新的方法论。

  搞科研既用功又用巧,是正途。如果快和巧强调的多,不肯用笨功夫,就容易形成浮躁之风急躁之气,急于发文章、急于拿项目、急于出著作、急于拿奖项、急于评职称等等,这样做,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放在国际科技大的坐标系中,能有一席之地的很少。牢固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既要强调快和巧,更要强调慢与笨,坐“冷板凳”,下“笨功夫”。“冷板凳”坐久了,就成了热板凳,“笨功夫”本质上就是真功夫。只有慢的积累,才会有快的飞跃;只有笨的磨炼,才有巧的境界。如果离开了慢功笨劲儿,做事一味求快讨巧,即便成功了也只是小成功。

  我国历史上不朽的传世之作《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等,都是作者耗时十数载甚至数十载、用心血凝结成的;居里夫人连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苦其一生潜心研究镭,以平静的心态、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综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养其根而俟其实。做学问搞创新,重在“新”字,无论是研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还是提出新观念等等,都需要多一些坐“冷板凳”下“笨功夫”的精神。特别是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需要研究者厚积薄发,没有坐“冷板凳”下“笨功夫”的精神是很难成功的。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创新是第一引擎和重要的驱动力。目前,我省在机器人、生物制药、机械制造等领域有很强的发展潜力,要把这种潜力化作实实在在的动力,就要鼓励科研人员专攻一点,心无旁骛,下定决心,“十年磨一剑”,拿出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成果,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创新驱动的乘法。一方

  面既要鼓励和允许科技人员靠科技成果“一夜暴富”,另一方面更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坐“冷板凳”,不干扰,不折腾,不急功近利。既要给有志于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一个没有后顾之忧、收入体面的财力保障,又要提供一个鼓励探索、允许失败的宽松环境,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一个客观公正、合理有效的评价办法。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史学研究工作中用以自勉的名言。做史学研究如此,搞创新亦然。新常态新理念,呼唤广大科研工作者有新的作为、新的担当。希望科研工作者以滴水穿石的毅力,甘于寂寞、专心致志,潜心研究,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荣光中,实现人生的价值。《黑龙江日报》(2016年2月19日02版)

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