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猪”养殖该升级换代了

03.04.2015  11:11

  “这是古式气动断尾钳,这是古式磨牙棒,在生猪养殖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进地区已经普及,在我省业内还是稀罕物。饲养方式的落后,是黑龙江养猪业的‘致命伤’。”日前记者在肇州采访,黑龙江天佑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玉龙“现身说法”。

  天佑公司是肇州县招商引资企业。2012年建设的种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项目,坐落于肇州县二井镇太和村。记者在一片开阔的盐碱地上看到,近十栋猪舍有序排列,相互间有通道相连,构成相对封闭的空间。胡玉龙介绍,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已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达产后年存栏基础母猪2.3万头,年提供上市猪46万头,其中种猪2.4万头,年销售额5亿元。

  走进猪舍,先进的养殖模式让记者耳目一新。水泡粪、自动上料、全机械通风、地沟风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一年四季舍内温度和空气质量相对恒定;种猪育种采用GPS育种软件,生产数据和测定数据实时科学指导场内选配选育;运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基因标记、转基因和克隆等先进育种技术,引入国外优秀种猪精液;建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干湿分离,干粪进入有机肥生产车间经发酵后供给蔬菜大棚,污水经过二次曝气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周边农田。

  标准化、科学化、数字化,保证了生猪的优良品质。在一间整洁明亮的种猪展示间里,胡玉龙告诉记者,猪舍建设成本比全省同等规模传统猪场节约3/5,雇工数量减少2/3;仔猪保育阶段成活率99%,育肥阶段成活率98%;每头育肥猪可增收200元。“去年,德国著名的疫苗生产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上门,经过严格检测,一举买走160头仔猪,每头仅7公斤重,售价却高达3000元。

  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我省资源、气候、环境、技术、产业等优势明显,“龙猪”大有可为。然而,本土养猪企业饲养方式尤其是猪舍等基础设施落后全国先进水平十几年,生产成绩仅处于全国中下游。“猪场建设是提升养猪业发展空间最关键的环节。养猪企业效益的60%取决于猪舍设计,40%取决于育种、防疫和生产管理三大技术。在养猪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养猪产业各环节服务都由专业公司承接。”胡玉龙说,看准这一契机,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了哈尔滨阿普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养猪企业提供适应寒冷气候的猪场规划设计、猪舍建造、养猪自动化设备安装等专业化养猪工程服务。目前,已和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四地五家养猪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其中既有新建扩建猪场,也有改型升级猪场。

  据了解,天佑公司这种新型养猪模式在东北地区还是首家。胡玉龙告诉记者:“‘龙猪’养殖该升级换代了,新建猪场要领先行业20年。否则,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必将失去竞争力,早晚要被市场淘汰。”记者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