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时,你想要什么?

19.03.2017  19:34

站在讲台上的张玥,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帮助学生纠正握笔姿势。

批改作业严细认真。

  23岁的时候,你想要什么?想有一支名牌包包、想有一部新款iphone、想有趟出国旅行……我们一路走过青春岁月和正在经历青春岁月的人,大多数会是这样想的吧。到了一定年纪,有点看穿红尘俗世背后的虚无,我们又想有朝一日逃离城市、田间山野中寻找宁静。可那只是想想,到了一定年纪自己又多了放不下的太多牵挂。年轻时,我们常被欲望控制;成长后,还没等我们摆脱欲望又带上了现实的枷锁。于是,我们在朋友圈里疯转那些“不拘于欲望,甘守于寂寞”的人的故事,就算不说心中暗自佩服。这周,我们就用影像带大家走进这样一位只有23岁的女孩,和她的支教故事。

  “5年支教经历让我感到收获很大,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继续做下去,也希望一辈子做一名志愿者。”听似豪言壮语的一句话,23岁张玥却是在用行动在诠释——她当志愿者5年,赴贫困山区支教5次,最长的一次是为期一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500小时。

  1994年出生的张玥是齐齐哈尔人,是黑龙江大学会计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从2012年读本科大一开始,她就加入了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黑龙江大学朝阳爱心志愿服务队。

  读本科期间,张玥利用假期4次前往贵州支教,每次20天。支教的环境很艰苦,住在学校,窗户没有玻璃,四处透风,床是用孩子们上课的课桌拼在一起做成的,睡在带去的睡袋里,冬天只能穿着羽绒服和棉裤睡觉。没有自来水,要下山去打水,井水里井场飘着绿毛。

  从去年7月开始,张玥作为黑龙江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远赴重庆市潼南区寿桥镇中心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目前主要担任该校三年级和六年级共84名学生的英语老师,同时担任当地“市民学校”的驻校志愿者,在那里她是一个“大忙人”。

  从开始时家人的担忧与反对,到现在的理解与支持,张玥有了更强大的后盾。从喧嚣的城市来到大山中,与留守的孩子们在一起,伴着他们一天天成长,张玥觉得很充实,很开心。手机的微信和“QQ”里,如今保存着很多山区孩子们的名字。艰苦日子里带给她的一次次感动,让张玥一次次踏上支教的旅程。

  对于未来,张玥说她并没有非常具体的目标,只要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她说,希望一直有机会把志愿者的事情做下去,即使将来参加工作后没有机会再支教,也要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山区的孩子们。

  ■黑龙江大学团委对本次采访亦有贡献。本版照片由张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