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支持“731”罪证档案申报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

07.03.2017  10:04

  黑龙江日报记者郭铭华那可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千秋功过,尽在其间;历史也是一个民族的财富,千古镜鉴,悉出于此。对于黑龙江省来说,20世纪上半叶,痛苦与悲愤并存,抗争与牺牲不断,近几年这段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十四年抗战史”也已正式载入中小学课本。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我省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支持“731”罪证档案申报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

    厘清并还原历史是对生命尊严的敬畏

  “侵华日军‘731’部队于1939年至1945年间在哈尔滨,使用中国人、朝鲜人和同盟国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是对生命尊严的严重践踏。”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贾德昌激动地说,“1997年,180名因‘731’部队实验致死的中国人死者家属对日本政府提出诉讼,要求全面披露‘731’部队事实,并道歉赔偿。2002年8月,东京地方法院终于承认‘731’部队的存在以及所进行的生物战实验的行为。”

  贾德昌认为,厘清并还原这段历史,是对生命尊严的敬畏与尊重,有必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罪证档案走向世界警示世人宣传和平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姜明向记者介绍,《世界记忆名录》文化工程旨在保护人类宝贵文献遗产,防止集体记忆丧失,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回忆与重视。目前,我国共有10项档案纳入《世界记忆名录》,有7项档案纳入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

  “‘731’部队罪证陈列馆,保存大量罪证文献、战犯供词和影音资料,现登记在册文物15360件、档案史料累计42万页、原‘731’部队成员口述音像档案超过300小时,其档案的独特性、稀缺性和完整性非常突出,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相关标准。”姜明说,目前,“731”部队罪证陈列新馆,年参观人数近百万,并相继开展了哈尔滨国家公祭日、“中日民间保存细菌战文献文物搜集整理与研究专题论证会”等活动,有效发挥了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作用。但相对于硬件建设和学术研究,“731”部队罪证宣传尤其是对外宣传工作还处于较低层次,在国际知名度上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还有很大差距。

  为此,他建议国家支持“731”罪证档案申报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与“南京大屠杀档案”、“慰安妇档案”相互配合,进一步谴责日本侵华罪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推动“731”罪证档案走向世界,更好发挥记录历史、警示世人、宣传和平的重要作用。

    借鉴国内申报经验注重国际宣传效果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陈化兰认为,“731”罪证档案申报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订立的多项标准,包括文献的稀有性、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历十年之久的时间长度等。尤其是在哈尔滨地区被“731”部队残害的三千名同胞,已厘清姓名或死者资料达50%以上。陈化兰提出,建议国家文化部门牵头,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实录》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整理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指导哈尔滨形成系统的“731”罪证档案,并指导制定相关申报文本;建议国家文化部门牵头协调,借鉴南京、澳门成功申报经验,指导哈尔滨制定申报工作方案,并组织开展相关申报工作;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将“731”罪行史纳入历史教科书,教育青少年勿忘历史;建议国家宣传部门支持“731”罪证展览在全国地级城市巡展,并择机在东亚、欧美等国家推出国际展览。 (黑龙江日报北京6日电)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