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互通 80后女孩开店年销售百万

17.12.2014  17:38

  黑龙江日报记者 杜怀宇

  在商贸气息浓厚的绥芬河,年轻一代抓住网络消费热的有利时机,凭借着毗邻俄罗斯的口岸优势,通过微信做起了俄货生意。有这样一家微店,它所批发、零售的俄货遍布南方各大省份,最远销往海南、西藏、云南等地,甚至在澳大利亚、韩国都有订单传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销售额近百万。一个虚拟小店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的经营者是一位80后的女孩——李萌。

  “如今的消费方式改变得太快,从‘双11’惊人的订单量你就可以发现,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未来人们可能不再逛商城了。”李萌对记者说,绥芬河是自己的家乡,她对这里既充满了感情,同时也为她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大学毕业后,李萌毅然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经商创业。

  记者见到李萌时,她已打包好了客户订购的俄罗斯酸奶和蛋糕,准备发货。虽然没有实体店光鲜亮丽,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的生意,往来于绥芬河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成了一周两次的“作业”,除了进货,她往往还要发掘新的俄罗斯美食,不断满足顾客的“胃口”。

  虽然有时也会感觉疲惫,但是看着新进几十箱的薯片、饼干两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微友们发来信息说俄罗斯食品好吃的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绥芬河有口岸优势,也有着良好的商业氛围,过去俄罗斯大批客商来绥芬河旅游、购物,火了实体经济,如今线上店家激增,中俄互通,俄罗斯产品卖到国内各地,回到家乡做生意是最好的选择。”李萌这样解释她为何辞去一线城市工作而回乡创业。

  经商需要敏锐的眼光和惊人的魄力。比如很多人青睐美食,但是中西饮食结构有着巨大的差异,人们的口味也千差万别。“每一种食品我都品尝,找亲戚、朋友一起品尝,大家觉得不好吃就不会卖这种产品。”李萌说,她会倾听微友们对产品的评价,有些产品由于评价不好,她宁愿把它们留在库房。

  不断地拓展新的客户,赢得老客户的信赖,是这位80后女孩不断壮大市场的关键。李萌说:“很多朋友没有吃过俄罗斯的食品,如果我推荐的第一样产品他们就觉得不好,他们就不会愿意接受同类的产品,市场再打开也就困难了。还有很多俄罗斯的产品,比如豆油、面粉主打的是绿色健康的品牌,如果自己吃了都觉得不好,也就很难再赢得更多顾客的信任。

  凭着这份认真劲和对所经营商品的责任心,李萌的微店越开越火,微信上客户也在一年间达到了1000多人。现在只要她在朋友圈里发布新到的俄罗斯美食、小吃,订单便接踵而至。(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