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可吸纳8.8万毕业生就业 附:高校就业排行榜

24.06.2014  10:31

  正是高考季。明天我省考生开始填报高考志愿,哪些专业就业率高?哪些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强?日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历时4个月,调查走访30余所在哈高校以及人才服务机构、创业园区等部门,最终形成的《哈尔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发布。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在哈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回(来)哈就业总量均呈逐年递增态势。2010年-2012年,哈尔滨高校毕业生总量分别为14.8万人、16.5万人、18.0万人;每年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分别达到12.6万人、14.5万人、15.9万人,就业率分别为85.2%、87.8%、88.1%。

  《分析》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在哈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并预判了今年乃至2020年在哈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表明,虽然哈市六成大四学生想到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就业,不过,吸纳就业能力最强仍是第三产业,同时,理工类、高职高专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明显好于文科生。

   高校毕业生七成流向企业

  以2012年哈市市属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大学生仅占2.5%;到国企和其他中小企业就业的占70%,中小企业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自主创业的占0.05%;灵活就业的占16%。

   就业半年跳槽率35.1%

  高校毕业生离职率偏高,就业稳定性不够。问卷调查显示,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半年内没换工作的占64.8%、换一次工作的占26.2%、换两次工作的占6.3%、换三次及以上工作的占2.6%,因此,哈尔滨高校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离职率为35.1%,比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离职率高2个百分点,相当一部分人离职后跳槽到沿海发达地区的同行企业。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

   四成毕业生月薪不超2000元

  高校毕业生薪酬待遇偏低,问卷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毕业半年后的收入在1160元到3200元之间,其中,1161元-2000元的占40.1%,2001元-3200元的占29.7%;此外,还有29.3%的人月收入在1160元以下,只有1%的人收入在3201元以上。因此,在哈尔滨市就业的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虽然高于哈尔滨市区最低工资标准1160元/月,但低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平均值3378元。

   半数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

  问卷调查显示,有50%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有25%的人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虽然不对口但有关联,有22.1%的人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哈市高校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75%,高于全国平均值。

   学师范、经管、卫生难就业

  从已经就业的驻哈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不同群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差异明显。就业状况存在学校差异,哈工大等重点院校的就业难表现在提高就业满意度等就业质量方面,其他高校则难在提高就业率即就业规模上,其中,民办高校毕业生因面临政策机会不均等方面的问题,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就业状况存在学科差异,理工类、高职高专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较受欢迎,而文科类毕业生就业相对较差,特别是师范生、经管类和卫生类学生的就业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就业状况存在学历差异,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总体较好,而本科和专科生的就业落实时限较长且就业率总体偏低。

   2014年在哈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

   第三产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能力最强

   哈尔滨预计吸纳高校毕业生约8.8万人

  近年来,哈尔滨市经济增长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GDP年均增长在13.5%以上。尽管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GDP总值基数增大等因素影响,“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GDP预计年均增长仍保持在12%以上。与此同时,哈尔滨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