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霉变指标放宽至5% 市场影响多空参半

18.12.2014  13:47

  2014年12月14日,《关于做好2014年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电文下发,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收购的霉变指标由2%放宽至5%以内,虽然霉变指标放开,但是扣量严格,对市场的影响也是多空参半。

    一、文件内容  

  通知中指出,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2014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生霉粒含量应控制在不超过5%,超过5%将不得做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按照依质论价,平均扣量与扣价基本相当的原则,即玉米霉变粒含量超过2%不超过3%的,扣价1%;玉米霉变粒含量超过3%不超过4%的,扣价3%;玉米霉变粒含量超过4%不超过5%的,扣价6%。玉米霉变粒在2%以内按原收购价收储,超过5%的由地方政府组织专项收购并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二、或加快临储玉米入库速度,利多  

  与去年相比,前期临储收购速度缓慢,除受审核严格、库容有限和资金问题影响外,与东北玉米霉变率高也有一定的关系。临储玉米收购政策于11月25日发布,收购质量标准按玉米国家标准(GB1353-2009)执行,也就是要求杂质≤1%,生霉粒≤2%。

  而据中国玉米网了解,政策出台时,产地玉米霉变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其中吉林主流霉变已经达到5%以上,严重可达7-10%,霉变符合2%以内玉米数量寥寥。黑龙江的霉变率也在逐渐扩大,5%以上占比增加。

  今年分省来看,霉变多发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霉变控制较好。根据中国玉米网统计的售粮进度来看,辽宁和内蒙古地区玉米流出速度较快,目前余粮有限。

  图:12月14日东北三省一区农户处售粮进度

  

 

  今年有关临储收购的审核十分严格,对粮质要求也毫不放松。因严把质量关,要求入库玉米霉变必须控制在2%以内,而产地2%以内低霉变玉米极难组织,贸易商处所收玉米多在4%以上,这也是导致临储入库速度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未来若临储放宽霉变指标,理论上将加快临储玉米入库速度。

    三、超标粮扣价严格,偏空  

  从《通知》电文中可见,虽然霉变指标放开,但是扣价严格,霉变超4%玉米扣价达6%,目前吉林、黑龙江玉米主流霉变在4%以上,高扣价不能对当前主流的高霉变玉米价格构成提振,但是若临储能够加大差粮收储进度,也必将减少质量差玉米对市场的冲击。

  表:东北地区玉米霉变超标折算后 单位:元/吨

  

 

  近几年,为保护农民利益,临储吸纳大量玉米入库,使财政负担不断加重。最近两年,受市场主体减少和农户保管不善影响,东北玉米霉变现象突出,优质玉米供应减少,为降低农户损失和保证有效粮源供给,大量霉变超标玉米被吸纳入库,不仅在收储方面需要增加财政支出,因坏粮保管难度大和消费群体狭窄,后期还要靠财政补贴来促进该部分玉米消耗。因此,从农户环节来降低粮食损失才是根本。在本次政策中提到,如果2015年继续执行玉米临储收购,将采取进一步扩大生霉粒超标等级差价或实行更严格的收储标准等方式,以更好地引导农民重视提高粮食质量,减轻国家收储负担压力。

  结合文件内容和市场情况分析,本次临储霉变指标放开,出发点是减少农户损失、尽量降低粮源损耗,而非抬升粮价上涨,严格的扣价情况下,预计短期东北玉米价格难因该政策而逆转弱势。另一面,该政策指标的放宽也将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差粮对市场的冲击,但具体还要看临储入库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