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清理中介服务打通行政审批“中梗阻”

02.11.2015  16:45

  哈尔滨日报讯 日前,《哈尔滨市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在哈尔滨市政府网站上公布,从法律依据到收费标准、再到服务时限,102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全部以“清单”形式列出,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法无授权不可为,清单之外无事项。“中介清单”的出台,标志着哈尔滨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工作,也意味着行政审批提速的“中梗阻”被彻底打通。只有清除“红顶中介”,才能规范“任性”权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海波在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法人类中介服务机构与隶属行政主管部门脱钩改制,严格监管中介机构执业行为。

  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在全市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必须痛下决心,把事业类中介机构从政府部门剥离出去,切断这些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利益链”,解决好中介机构当“二传手”、“二政府”的问题。

  中介服务市场的由“”到“”,是哈尔滨市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而勇于实施的又一次自我革命。

   打通“中梗阻

  行政审批再提速

  今后,哈尔滨建设项目审批再不用办理“雷击风险评估”了。

  前不久,哈尔滨市公布了第一批被取消的27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雷击风险评估”是其中的一项。此项中介服务的取消,可为工程建设审批节省办事时间20个工作日。

  去年,哈尔滨市推出的智能化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了对行政审批时限的最大化压缩。以建设项目审批为例,使用该系统,审批环节减少28.7%、审批要件减少58.6%、审批时限减少25%,最快的只需23个工作日。

  “尽管我市行政审批时限已压缩到极限,但一些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却并不强。这是因为我市行政审批大多涉及前置中介服务,这些中介服务普遍没有时限约束,一般周期较长,办理过程中环节多、效率低,流程不优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军说,“中介服务存在繁琐低效和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形成‘中梗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行政审批提速成果,吞噬了改革红利,群众意见很大。

  从今年起,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组织全市38家市级行政审批部门,对市级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项目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

  据统计,清理前全市共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32项。通过清理,保留151项,取消81项,取消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其中,依法直接取消的74项,转化为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开展的5项,结合我市实际调整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2项。

  本次取消的81项中介服务事项共涉及8个审批部门的56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其中60%以上属于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工程项目、资格资质认定等领域。比如,“项目申请报告评审”、“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评审”、“五线图”等5个中介服务事项取消后,将使建设项目办理立项、选址、用地、环评等审批手续的时间压缩3个多月。

  “这对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投资项目落地、实现工程建设提速意义重大。甚至有的项目将能够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建设。”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璞说,“全面清理市级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从源头上实现了审批提速、办事减负。

   斩断利益链

  “红顶中介”事改企

  去年底,宋希斌在全市政风建设暨企业评议行政执法大会上对当时全市存在的“中介乱象”提出严厉批评。

  他说,现在企业反映的很多问题都出在中介机构这个环节上,有的中介自身管理混乱,职业行为不规范,为凑资质乱拉人头;有的搞潜规则,以介绍费、吃回扣等手段拉拢腐蚀审批人员;有的一味迁就委托人的不正当要求,出具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证明文件;有的利用市场垄断优势地位,索取钱物或强行推销商品服务;还有的迟迟不能提供符合审批要求的报告、文书,导致很多项目不能如期开工。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审批效率,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利益。

  市法制办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当时哈尔滨市中介市场呈现一定程度的价格垄断、无序竞争状态。有的中介不按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收费,随意性较大;有的中介为承揽业务恶意压价搞不正当竞争;有的中介机构通过增加项目来变相收费。个别领域的中介市场存在严重的市场垄断,如为人防工程提供施工图审查等13个中介项目的中介机构分别只有1至3家,形成垄断格局。同时,由于与行政机关脱钩不彻底,部分中介机构依托行政权力占有市场,无法形成自由充分的市场竞争。

  对此,哈尔滨市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工作列为2015年全市重大专项改革任务之一,作为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革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摆上日程。

  5月13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确立了“红顶中介”全部脱钩改制、建立并向社会公开“中介清单”、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建立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体系等改革方向。

  目前,全市18家承担审批中介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脱钩改制的基础工作已完成,为全部摘掉“官帽”、打破市场垄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主导作用确立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方案,这18家单位将全部脱钩,其中12家实行改制。

   清单式”管理

  中介服务市场化

  随着《哈尔滨市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的公布,哈尔滨市中介服务步入“清单式”管理。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中介清单”依法公开中介服务事项并实行动态调整,切实方便企业群众照“”办事、监督审批部门照“”审批。凡是没有纳入目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

  今年9月,哈尔滨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和发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一份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提出,中介服务坚持“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则,对同一中介服务行业,一般应有5家以上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特殊行业至少应有3家以上中介机构参与市场竞争。

  为解决中介服务收费乱问题,哈尔滨市重新梳理确认现行审批中介服务收费156项,并实行目录管理。形成了“政府部门联动、行业协会自律、社会共同参与”的收费监管体系。

  哈尔滨市还编制了8个行业协会组建方案,7个短缺行业培育引进方案,解决区域利益关联垄断、行业垄断、部门垄断等问题,切断利益关联,培育规范中介服务市场。

  这些清理规范成果的出台,标志着哈尔滨市在解决中介服务事项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一些从事中介服务的机构与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关联等重点问题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

  就在我市公示市级“中介清单”11天后,国务院发布文件,决定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尽管哈尔滨清理中介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在转入常态化运行阶段后,仍面临着抓成果落地、抓机制配套的重任。”王璞说,“下一步,要抓紧做好和国务院第一批89项清理成果的对接工作,修订我市‘中介清单’,确保国家改革成果落地。同时加强对‘中介清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落实中走样变调。

  王璞说,审批中介事项清理工作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策规定等多重复杂问题。哈尔滨以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摘帽“红顶中介”,打破垄断格局,彻底消除了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打赢了这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