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站改造变脸或现百年前风貌 记者探风改造焦点

26.06.2014  11:14

哈站此次改造初期效果图(圈中所示为拟建的北出站口广场)

哈站现状

百年哈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伴随着我们这座城市走过繁华春秋。今天,历经沧桑的老站即将再度华丽转身——哈站区域综合改造年内将如期动工,4年后竣工投用。

老站改造,牵动市民的心。连日来,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向本报记者询问,老站怎么改?百年霁虹桥到底啥命运?哈站北出站口广场建还是不建?改造中还能正常来哈站坐火车吗?

本报记者搜罗几大热点,提前探风。据悉,目前哈站改造方案已由哈尔滨铁路局上报到国家铁路总公司,待下月获得可研批复,哈站综合改造将全面启动。最终改造方案以即将出炉的为准。

百年霁虹桥是拆是留?

答:拆不拆咋样改有待国家批复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霁虹桥和这座城市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地理位置来看,她一桥跨越南岗、道里,身处城市交通咽喉。一直以来,霁虹桥是拆是留,成为哈站区域改造争议的焦点问题。

2010年9月9日,由哈市文化局组织文物专家及有关部门对霁虹桥文物改建方案进行评估,同意拆除既有霁虹桥,在原位新建,桥跨维持既有47.5米方案。

霁虹桥是哈齐客专必经之路,但目前霁虹桥的高度不能够满足列车通过,如果不对霁虹桥改动,整条高速铁路线运行就会出现困难。有关文物专家表示,从文物管理角度来说,有多种方式能够保证霁虹桥历史价值在改动后延续。具体如何改造还要形成方案上报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由其最终给出处理意见。

同时,在霁虹桥改造过程中,是封闭施工还是半幅道通行,专家也形成两种论断,一种建议对桥面进行封闭性设计施工,保证工期能够快速施工完成;一种建议半幅路面通行,保证施工过程中也尽量不影响交通出行。目前,两种情况还在做最后的论证。

北出站广场建还是不建?

答:广场有望开建老教堂焕生机

根据2010年的有关规划,哈站北出站口规划广场面积为13.7万平方米,比现在的哈站广场面积大了3.7万平方米。

早在几年前,新建哈尔滨站北出站口广场,打通哈站直入道里方向的客流通道,就成为铁路和市规划部门的共识。但是北出站口广场牵涉到圣伊维尔教堂维修改造和车辆段、机务段及周边居民区的搬迁,工程浩大,建与不建,一直没有定论。

今年,铁路及省、市相关部门再次提及北出站口广场,在今年推进铁路建设项目列表中明确标注:“地方将先期配合铁路部门完成哈站站场北部9.58万平方米房屋征拆任务,保证哈站北部站场改造需求”。

如果建设哈站北出站口广场,不但可以让霁虹街、抚顺街交通变得通畅,圣伊维尔教堂也将通过改造重新焕发生机。

欧式OR中式外观变啥样?

答:外立面米黄色似百年前风貌

火车站作为每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和窗口,其建筑风格直接展示城市形象。最早铁路部门对哈尔滨火车站要建成什么风格,一度存在欧式、中式之争。有人说应与中东铁路建筑风格一致,展现异域风情,也有专家说最好保持中式建筑特色。记者从最初确定的哈站区域改造效果图上看到,哈站站舍外立面呈米黄色,建筑风格和特色有望再现百年前老哈站欧陆风貌。

在该轮改造方案中,将拆除既有主站房、既有高架候车室、既有出站地道、既有天桥。新建主站房、高架候车厅、地下出站通道及城市通廊、站台雨棚,同时对第二候车室立面装修改造。

功能布局上,新建主站房与高架候车厅相连,地下层与地下市政广场相连。新建高架候车室(覆盖全部9个站台),满足旅客候车进站的需要。对既有第二候车室一层进行功能改造,改为中铁快运营业大厅,满足旅客行包托取要求,其余楼层房屋维持既有功能,不进行改造。

新建地下出站通道及城市通廊,南侧与主站房西翼相连通,与南侧地下市政广场相连。

哈站改造中能坐火车吗?

答:客运业务不停乘车影响不大

改造完工后的哈尔滨火车站在承担现有客运运输的基础上,还将引进哈齐客运专线、哈佳客专、哈牡客专等客运线路。

此次改造中,不会对旅客乘车带来太大影响,仍将维持哈尔滨站、哈尔滨西站、哈尔滨东站各自办理的客运业务。

哈尔滨西站建成投用后,哈大高铁通车运营,并重点担负京哈等出省南部线旅客列车以及高速铁路运输任务,对哈站分流作用明显。目前,哈尔滨火车站重点担负省内齐齐哈尔、佳木斯等方向的城际列车和普通列车运输任务。

哈站改造期间,哈尔滨站不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哈尔滨铁路局系统将利用哈尔滨西站、哈尔滨东站和哈尔滨站一起进行客运过渡。

背景链接

百年哈站曾历经5次扩建改造

老哈站资料片

记者从哈尔滨火车站了解到,1899年,老哈尔滨站建成启用,当时被称松花江站。1903年7月,松花江站改称哈尔滨站。至今,哈站已先后经历了1955年、1960年、1972年、1988年、1999年五次扩建改造。

1955年

哈站第一次扩建:将原有行李房旧仓库拆除,修建736平方米的售票厅;投用后将原小售票厅改为候车厅,解决了旅客买票排长队及候车难等问题。

1960年

第二次扩建改造:3月拆除阿尔双堡式老站舍,5月动工改造,拟在原址新建由主楼、东翼、西翼三部分组成的大型现代化站舍,其规模不小于北京站。原设计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开工时分西端、西翼,东端、东翼及中央五部分施工,但其间设计几经变更。1962年初交付使用,使用面积6811平方米。

1972年

第三次扩建:续建此前停止的东端、东翼工程,同时西端、西翼工程进行部分大修,候车面积较之前扩大一倍,达到12660平方米。但中央主楼一直没建,这就形成了“火车站两头盖的格局”,被称为“一大怪”,并持续了28年之久。

1988年至1989年

第四次修建改造:主体工程包括新建主楼11191平方米;改东、西两翼增加一层4257平方米,原东、西两翼新装修17058平方米;新建第三、第四候车室12234平方米;新建两座高架天桥1751平方米,室外通廊1694平方米,整个新建工程总面积28943平方米,同时新增自动扶梯2部,电子导向标志81处。

1999年

为配合哈大电气化铁路工程,哈站经历了第五次改造——站场改造及新建高架候车室。第四、第五站台开始施工,完工后接发旅客线路由5条增至9条,发送旅客能力提高一倍。目前,哈站共5个站台,9条到发线,候车面积10658平方米。

(来源: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