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魁: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深刻变化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调结构转方式

11.10.2015  15:19

   王宪魁在全省现代农业改革推进会上强调

   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深刻变化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调结构转方式

   陆昊出席会议并讲话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贾辉 蒋国华)10日上午,全省现代农业改革推进会在哈尔滨召开,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任务。省委书记王宪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正处于“十二五”收官、谋划“十三五”的重要时间节点,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深刻变化,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总抓手,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继续坚持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战略重点转移,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超生态承载负荷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充分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主席杜宇新出席会议。省委副书记陈润儿主持会议。省领导黄建盛、张效廉、杨汭、陈海波、杨东奇、郝会龙、赵敏、李海涛、盖如垠等出席会议。

  王宪魁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积极推进“五大创新”,坚持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现代农业改革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农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态保护力度加大,有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深刻变革。

  王宪魁强调,要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新变化,切实增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国内外农产品供需格局的重大变化看,总量基本平衡、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必须采取减面积、降成本、提品质等措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从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约束看,资源环境硬约束日益加剧,必须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从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现实要求看,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等新挑战,必须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变单纯依靠种粮增收格局,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任务看,核心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扎实推进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生态化建设,始终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王宪魁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抓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在稳定粮食产量基础上,要明确调整方向。着眼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往优质高效作物上调,推动由单一粮食种植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转变。往现代畜牧业上调,编制实施“十三五”时期“两牛一猪和家禽”发展规划,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往绿色食品上调,扩大种植面积、抓好质量监管、叫响绿色品牌。往市场需求上调,什么前景好就种植什么,什么效益高就发展什么。要突出重点区域。松花江沿岸地区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水利建设,大力推进旱改水,抓好粮改果蔬、粮改菌、粮改经济作物等,加快发展畜牧业。垦区要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推动农业结构往绿色食品、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上调,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利用过境嫩江水实施旱改水、发展江灌稻,搞好杂粮杂豆和高效玉米种植,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过腹增值。调结构要把握原则要求。尊重农民意愿,加强规划引导,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农民自主选择、自主决策、逐步推进。遵循客观规律,统筹考虑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作物生长要求,依靠农业科技来调整结构、改善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快推进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三减”行动计划,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轮作等科学耕作模式,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做到可持续发展。

  王宪魁强调,要扎实推进农业经营创新和产业发展,切实激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动力活力。要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从实际出发,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适合搞多大规模就搞多大规模。探索多个家庭农场联合组建合作社,用利益联结机制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共同发展。对规模大潜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股份制公司模式进行管理,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流通贸易。对同类型合作社还可以组建联合社,注重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合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整省推进、全面铺开,探索农村土地征收、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途径和形式,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和流转服务平台。规范草原、水面等承包行为和管理方式,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引导农村集体所有“五荒”地使用权有序流转。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壮大本土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形成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紧密结合的利益联动机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王宪魁强调,要努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切实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有力保障。要创新发展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探索农村抵押担保方式,加快组建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扩大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农村合作金融公司、农业租赁金融公司试点范围,解决贷款门槛高、融资成本高问题。创新农业保险组织形式,深入推进“投保入股”和“互助合作”试点,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继续创新支农保护政策,增强省级统筹能力,发挥涉农资金整合最大效益。要扎实做好农业科技服务。搞好农业科技研发,重点围绕良种繁育、农作物栽培、食品加工等开展科技攻关。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要着力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抓好烘干仓储设施建设,加快销售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储粮难、卖粮难问题。利用“龙江丝路带”建设机遇,打开对俄对欧市场,加快龙江绿色食品走出去步伐。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市场化手段建设并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掌握更多话语权和定价权。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人才。围绕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养殖业、推进产业项目等方面,造就更多优秀“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为农村实用人才搭建平台,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王宪魁强调,现在全省农作物陆续进入收获期,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好秋收各项工作、确保颗粒归仓,适时组织秋翻整地和秸秆还田,做好棚室生产秋备土秋作床工作,为明年春耕生产打好基础。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玉米收购工作,组织开展机械化收获,引导农民错峰销售、淡储旺出,鼓励企业特别是享受补贴的加工企业加强玉米收购,切实保障农民收益。

  陆昊在讲话中指出,我省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两年多来,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创新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五个方面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和重要进展,通过水利建设、农机推广、科技应用、生态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要从根本上把申请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与推动实质性改革相结合,克服把“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片面理解为仅仅是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一些点上的好做法在面上还要加大推动,努力形成更有普遍性的工作成果;三是对国家遇到的农业现代化方面的重大改革难点问题要敢碰硬,主动提出在改革中需要国家支持的新的方式,体现改革的深度。陆昊强调,要坚决贯彻国务院“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部署,以此为载体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要认真领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部署,联系龙江实际思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要看到当前龙江农业发展遇到的新变化。既要清醒看到由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粮食供求关系变化导致国内粮价大幅高于进口粮食价格,对我们农民靠卖粮增收和发展第二大工业支柱——粮食加工业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国内市场对高品质食品、高品质乳制品和高品质畜牧产品需求增长为我们发展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的巨大机会。三要准确定位龙江农业。现代农业大发展本身就为农民增收、一产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极大带动了畜牧业、食品工业、农产品营销、涉农金融业等领域发展,为全省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奠定重要基础。

  陆昊强调,“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思路是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改革生产关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当前要高度关注几个领域的工作。一要抓住水利、农机、科技、生态4条主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特别是要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品质农产品生产的角度将生态摆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位置。二要高度重视种植结构调整问题。要结合省情实际,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合理、科学、按市场需求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同时要看到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为食品加工业、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在全省生成新的产业机会。三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营销工作。农业产业化归根结底是能够将农产品及初级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卖出去,只种出来还远远没有完成,要推动农业既“种得好”,更“卖得好”,进而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使更多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的标准,实现由总产量最大化向总收入最大化转变。四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为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应用、农机应用以及农产品营销带来了全新的机会和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物联网整体测控、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化大农机精准定位及高效配置、智能化节水等精准生产技术及方式问题,还可以通过种植、养殖全过程展示解决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市场信用问题。五要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把握市场需求空间增长的机遇,发挥龙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加快畜牧业发展。六要高度重视提高农民收入问题。要从调整种植品种、增加农产品销售环节、有条件的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从事社会化服务以及非农业生产季节打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部门要坚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思想发动并重,积极传播营销、合作、专业化、产业链、价值链、规模效益和新商业模式的意识,引导农民熟悉市场经济理念,使广大农民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增收。

  陆昊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听取关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展情况汇报的会议纪要》的工作部署,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重点围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生产过程现代化、生产服务社会化、粮田建设标准化、粮食销售加工市场化、种粮收益保障法制化的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各项改革措施。一是对照国务院要求逐条梳理情况、目标、差距、措施、难点、政策申请,分解任务落实到位;二是认真梳理推进改革、在新的生产力生成和商业模式形成过程中还有哪些障碍,需要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以及改革许可支持的有关事项;三是按照国务院要求继续坚持做好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将“大专项+工作清单+集中下达”的中央财政资金严格科学整合使用;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地市政府和省直部门的责任。

  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省委省政府机关、各市(地)党委、中省直有关部门及省直管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会议还组织参观了典型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