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战“疫”】电信学院:集思广益 加强沟通 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25.03.2020  12:03

抓好线上教学,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是学校当前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工作。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统筹推进,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线上教学工作,严格落实好一课一案,一生一策,精准育人,确保线上课程开出率100%。学院建立了领导与系部、系部与系部、教师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新机制,为线上教学“保驾护航”。

本学期,学院共有32位教师为26个班级开设线上课程33门。为贯彻落实好线上教学工作任务,各系部主任集思广益,主动担当,多次组织教师结合课程实际,反复论证、精心设计,形成了网络教学、线上答疑、线上讨论、经验分享等多模式多环节并举的线上教学模式,确保线上教学不打折扣。

一、电子信息工程系群策群力,共筑网络教学保障体系

为保障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电信系全体教师全系教师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讨,每次听课后系主任进行点评、授课教师分享教学体会及经验,有效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互学。

张春晶老师---讲授《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张春晶老师选用了智慧树和钉钉平台并结合思维导图板书进行授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单片机结构,张春晶老师提供了课外阅读资料。单片机涉及硬件和软件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进行小组项目合作,让学生讲授例题并演示,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组人员交流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黄耀群老师---讲授《微波技术基础

黄耀群老师“爱课程”平台上的优质国家精品课资源,结合微信群进行实时课堂组织和管理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并撰写了课程在线学习指南,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在线课程资源的获取形式,并利用百度云盘将授课视频、电子教材、PPT和习题等丰富的资源全方位的推送给学生。

张风霞老师---讲授《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张风霞老师利用中国大学MOOC+钉钉网络平台直播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对无法参加网络直播学习的同学,采取了“一人一策”方案个别辅导。采用“问题导引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答案。课后,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边问边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采用实例类比方式进行答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保证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得。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创新网络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增强网络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电技系组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多措并举开展教学。系部教师多次在线召开教学研讨点评探讨,互相探讨分享网络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及时改进自身教学。目前正在开展“同行听课”活动,既监督保障教学质量,又实现了教师教学经验的分享,切实提升系部整体教学效果。

夏洪洋老师---讲授《SOPC设计基础

夏洪洋老师采用学校课程平台+QQ群课堂+钉钉群课堂管理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方式,以QQ群课堂为主,钉钉群和学校课程平台为辅展开课程教学。QQ群分享屏幕直接线上直播,并下发预习资料;钉钉群课程管理,完成上/下课签到,作业的下发与收取;课程平台上传电子课件和录制的视频,方便学生回看。

康辉老师---讲授《通信原理

康辉老师选定钉钉直播、中国大学MOOC辅导及QQ群答疑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方式。他提前让学生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了解学习任务,然后在钉钉直播时再详细讲解。同时为避免网络卡顿影响正常教学,他还将录播的内容传到群共享中,以备不时之需。

三、通信工程系深挖网络教学资源,积极拓展服务网络教学功能

通信工程系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通信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多种模式并举,线上和线下教学互补,保证教学质量。潜心准备教学资源,同时精准施策,不漏一生,切实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张子红老师---讲授《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张子红老师采用超星教学平台和钉钉直播以及QQ群开展授课。QQ群中提前布置本次课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课上利用超星平台的通知、讨论、选人、抢答等环节完成和学生的线上学习互动;并通过钉钉直播的方式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等相关知识。线下要求学生将学习的一些任务节点拍照上传至QQ群相册,完美地完成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互补。

冯进玫老师---讲授《专业导论

冯进玫老师采取了腾讯会议直播+微信群教学方式。为保证学习效果,在课上对重要的知识点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互动;将PPT课件及教学资料上传到课程微信群里;借助会议留言和微信群,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就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后答疑。

张智勇老师---讲授《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为保证网络教学顺利进行,张智勇老师经综合考量,选定了中国大学MOOC和钉钉群课堂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视频教学、直播互动、在线答疑和单元测试等教学手段,满足通信专业学生的学习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共享优质资源提高网络教学质量。

自开展网上教学以来,电信学院全体教师充分展现了钻研教学,精益求精,潜心教学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网络教学授课模式,了解和积累了线上教学的经验,探索对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考,为更好的开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尝试,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更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