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01.2016  19:30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哈尔滨稳中求进,砥砺前行,圆满实现“十二五”收官。

  回望过去五年,哈尔滨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征途。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哈尔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

  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食品工业成为首个超千亿元产业;

  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连续两年在中国最干净、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

  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五年保持省会城市最低。

  辞别2015,“十二五”圆满收官;迎新2016,“十三五”再扬风帆。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站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的新起点,哈尔滨精准发力、扎实起步,奋力擘画崭新的发展蓝图。

  成就盘点

  财政预算收入增速

  连续3年居东北四市之首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38.1亿元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7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和2.1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延伸阅读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突破800亿元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达到824.8亿元,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倍,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

  食品工业成为我市

  首个超千亿元产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跃升,粮食总产量首次达到360亿斤,比2010年增加108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

  ●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食品工业产值由729亿元提高到1544.9亿元,成为我市首个超千亿元产业。

  ●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4%提高到6.4%,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成功撬动各类基金30亿元,在2003-2011年仅有2家企业上市的情况下,近4年来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总收入由381.5亿元提高到907.9亿元,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冰城夏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的六大平台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2家,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热潮正在哈尔滨蓬勃兴起、涌动奔流。

  延伸阅读

  构建中小型燃气轮机产业基地

  燃气轮机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标志性产品之一。哈市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形成了系统研发生产各型燃气轮机产品的诸多有利条件,建立了从微小型燃机、中小型燃机到重型燃机的谱系最完整、产业最集中的产业体系,形成燃气轮机产业集约发展新格局。

  惠民承诺基本兑现

  ●城乡居民收入已分别达30977元和13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7%,均高于同期GDP增速。

  ●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1.8万套,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和每年1500元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0元,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老旧小区基本实现物业全覆盖,历史遗留的8.7万户居民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得到解决,长期在外临时居住的6万户棚改回迁居民喜迁新居,道外桥头屯和新一地区的1.3万户内涝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平安哈尔滨建设扎实推进,构建新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和创建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五年保持省会城市最低,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始终保持100%,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延伸阅读

  哈尔滨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

  经过三年创城攻坚,哈尔滨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市民自豪感和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建改造

  地下管网6180公里

  ●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哈西地区快速崛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继2013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后,去年攀升至1405万人次;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0座、排水泵站23处、地下管网6180公里,困扰市民多年的城市内涝、冬季供暖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重拳整治违建行为,打破背后利益链条,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3万处、925.2万平方米,长期嚣张蔓延的违建之风得到基本遏制,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持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主干街路环卫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违法小广告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

  ●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在确保冬季城市运行通畅和环境洁净的同时,更彰显了冰雪城市的独有魅力。

  ●成功战胜“布拉万”台风、特大洪水和暴雪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妥善处置城市供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突发事件,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加大水、气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撤并燃煤小锅炉2360台,延续20多年的“三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不仅基本实现清水入河、结束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而且打造了新的城市生态景观。

  延伸阅读

  冰城登顶最幸福城市

  由央视财经频道《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2014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哈尔滨排名全国第一。

  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4中国最干净城市排行榜”上,哈尔滨排名全国第四。

  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5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哈尔滨排名全国第八。

  全国率先取消

  所有市级审批事项

  ●国资分类监管新体制初步形成,整合组建的交通、文旅、市政、住建等企业集团运营效益大幅提升,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2.6倍。

  ●率先在全省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是确权前的3.7倍。

  ●完成了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新广电等“大部门”改革,率先在全省出台了行政问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六项禁令”等规定,累计查处失职渎职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731起,问责公职人员1311人。

  ●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民营企业活力,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1.9%提高到55%。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开通了12条对俄客货运航线,哈欧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双向运营,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跃居全国首位。

  ●综合保税区已进入围网建设阶段,在白俄罗斯规划建设的中白工业园哈尔滨园为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创造了条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5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5倍,对欧美俄日韩等地区贸易额大幅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延伸阅读

  哈尔滨新区获国务院批复

  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的成功获批,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优势将全面释放,产业集聚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全面增强。

  数读“十二五

  经济实力

  GDP突破5000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2015年预计达5750亿元,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城市面貌

  超大项目2671个

  累计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671个,完成投资4702亿元,建成投产1744个,新增销售收入1900亿元以上、利税超过200亿元,华南城、万达文旅城等百亿元项目达到10个,凯斯纽荷兰、百事可乐等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8户,书写了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产业项目

  新建改造道路671条

  累计投入225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671条、桥涵156座,三环路基本实现贯通,地铁1号线载客运行,哈大、哈齐高铁相继开通。

  改革创新

  行政审批事项压缩50%

  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了企业登记“四证合一、一照一码”。

  民生保障

  惠民行动投入1500亿元

  累计完成惠民行动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城乡居民就业、住房、社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