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一号”明年发射探测大气

22.09.2015  08:58

紫丁香一号”(模拟图)

  20日,哈工大研制的“紫丁香二号”纳卫星搭乘“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升空,成为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昨天,“紫丁香二号”研发团队在哈工大接受采访时揭秘,该团队研发的“紫丁香一号”将于明年发射,主要用于探测大气组成成分。

  “紫丁香是哈工大校友记忆中最美的风景。”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兼测控的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韦明川说,团队成员开始研发卫星时,不约而同地把紫丁香作为卫星的名字。“紫丁香二号”是哈工大研发的第五颗卫星,此前还有“紫丁香一号”。为什么“二号”要先于“一号”发射?这里面有一段插曲。

  2010年,由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动力研究院联合欧空局等机构提出QB50工程,邀请全球高校参与,采用50颗立方体卫星组网,计划2016年底发射。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王峰提出哈工大组建学生团队参与此事,学校投入资金扶持学生们研发,“紫丁香一号”就此诞生。令研发团队感到庆幸的是,在“紫丁香一号”研发期间,国内启动高校学生自主研发卫星发射项目。2014年3月,团队正式提交参与此项目的意向书,这就是现在的“紫丁香二号”,“二号”纳卫星提前一年早于“一号”发射升空。

  据介绍,“紫丁香二号”卫星能在空间环境中,对FPGA软件的可靠性等进行验证,它还能进行全球航班、船舶等状态信息的收集和大型野生动物踪迹跟踪等任务,卫星携带了一个工业红外相机,可实现对森林火灾、极端天气等造成的地温变化进行成像与监测。

  “我们将汲取二号卫星的优点,在一号卫星性能上增加更多功能。”韦明川说。二号卫星作为试验平台,搭载了两组新型超轻高精度敏感器,先期开展在轨测试,确保该产品在后续其他型号的成功实施。“紫丁香一号”纳卫星的主要功能是探测80—300千米高度大气低热层组成成分,用于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