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航天梦圆路上,哈工大从未缺席

25.04.2016  05:27

      1970年4月24日,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6年后的今天,国家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确定为“中国航天日”,以更好地传承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培植创新文化和促进开放共享。习近平总书记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回望航天事业走过的60年辉煌历程,站在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可以豪情满怀地说:哈工大始终都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携手同行,在助力航天梦的路上,哈工大人的脚步从未停歇。

      回首发展历程,哈工大始终与中国航天事业同频共振。在中国航天诞生的“元年”,也就是1956年,哈工大就开始探索由民转军的新路子。1958年,邓小平同志来校视察时作出“大厂大校要关心国家命运,高等学校要成为突破科学技术的基石”“哈工大要搞尖端科学技术”的指示后,哈工大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一批与航天工程有关的尖端专业,主动承担起了为国家航天事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奠定了与航天结缘的坚实基础。“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逐渐成为了哈工大鲜明而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宗旨。到了1987年,中国高校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哈工大航天学院诞生,从此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的关系更加密切,成为航天基础及应用基础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如果说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那么在哈工大人的血液里,为航天事业提供科技支撑则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从火箭设计到神舟飞天,从深空探测到星地激光通信,从卫星应用到自主研制的小卫星五战五捷,哈工大在航天科研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学校先后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突出贡献集体奖、突出贡献者奖,成为唯一一所同时荣获三项殊荣的高校。

      对照精神传统,哈工大始终与中国航天精神一脉相承。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航天事业历经60年的孕育而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为内核的航天传统精神,此后又相继产生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内核的“两弹一星”精神和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为内核的载人航天精神。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与航天精神中的“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高度一致性,形成的以“爱国、求是、团结、奋进”为内容的哈工大精神更是与航天精神深度契合。在航天精神的感召下和哈工大校训传统的熏陶下,一批批优秀毕业生选择到国防、航天系统工作,学校已累计为航天领域输送了几万名学子。

      聚焦未来发展,哈工大也将始终与中国航天协同创新。面向2020年,火星探测等一批航天重大科技专项即将实施,决定着我国能否真正跻身航天强国的行列。同样是面向2020年,我校将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中国航天美好的明天,为哈工大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国航天事业大发展、大跨越的难得机遇,在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上谋求自身发展。近两年来,我校加大与中国航天协同创新的力度,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全国首批14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正在深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有理由期待,哈工大与中国航天未来将擦出更多、更美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