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评论:认识要有新高度 落实要有硬措施

10.06.2015  13:51

  省委、省政府在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之后,又召开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专题会议,多年未有。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积极主动应对新常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更好更优发展环境的努力和决心。同时也说明,我省优化发展环境效果还不明显,工作进展还比较慢、落实力度还不够。全省上下要以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为契机,站在全省大局的高度认识和重视优化发展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全省的工作重点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拿出具体贯彻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打造新优势,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上凝聚新风气,靠环境优势壮大发展优势,力争在新的发展中赢得更多主动。

  环境就是生产力,抓发展首先要抓环境。近年来,我省抓住了许多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积累了许多有利发展的新优势,但是,一些困扰和羁绊龙江发展多年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诸如,服务不优、效率不高的问题,工作拖拉、庸政怠政懒政的问题,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慢办、拖办或不办的问题,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不讲诚信、不践诺言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地破坏了龙江的发展环境,制约了龙江经济健康发展。追根溯源,这些问题有思想认识上的不充分,有制度建设上的不完善,更有实际操作上的不到位。好的环境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是党风政风好转的具体体现,是检验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没有好环境,不仅投资者不来,来了也留不住,再多的优势也会丧失,再好的机遇也会错过。优化环境,就是要抓服务质量、抓办事效率、抓政策落实、抓诚信建设。

  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敢于较真碰硬,抓好重点整治。优化发展环境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只有“铜拳铁臂”才能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只有“铁嘴钢牙”才能啃下各种“硬骨头”。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采取实在管用的硬措施,从龙江发展最紧迫的关键处着手,从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推动优化环境工作尽快取得实效。毋庸讳言,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查处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怕自曝家丑不愿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也存在着不敢反映问题、怕“一把赢、把把输”的心理。动真的、来实的,就是要加大惩处力度,对领导干部妨碍企业发展、插手工程建设、干扰招投标,对公职人员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做到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惩处、决不手软。让破坏环境的人付出代价,让那些想伸手的人不敢伸手。

  解决环境不优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治本,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集中整治的同时,要从制度建设入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加快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于现在行政审批事项过多、手续繁琐等问题,该下放的下放,该削减的削减;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度,要解决行政部门“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解除企业和群众在部门之间的来回奔波;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诉制度,拓宽企业投诉渠道,坚决整治到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以及违法乱纪行为;进一步推行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实权部门、要害岗位要定期交流轮岗,防止利益固化、降低廉政风险。

  优化发展环境,重在落实、贵在行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风气、面貌,当地就呈现什么样的发展环境。好的环境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是党风政风好转的具体体现,是检验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贯彻落实,关键的就是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部署、亲自推进,把优化发展环境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教育实践活动和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结合起来,切实把《意见》确定的任务落实落靠。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又要有夙夜在公、加快发展的责任担当,不能只想当官不干事,只想揽权不担责,为官不为就是最大耻辱。

  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优化发展环境始终是龙江改革发展的“硬道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程,努力把龙江打造成为环境佳地、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让优化环境成为龙江全体人民的高度共识与自觉行动,让每个部门都成为“好环境”、每名干部都成为“好环境”、每位群众都成为“好环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凝神聚力、上下齐心,创造条件、创优环境,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就一定会向龙江聚集,更多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就一定会在龙江涌流,一个发展向好、环境优越的龙江,必将近悦远来、风生水起。

编辑:刘晓萌